Monday 10 March 2014

中國行-往汕頭,趕廈門

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(新卯年十一月廿九日)
這天起得比較早,八點零五分,我們就已經在酒店吃過早餐後,從河婆鎮往汕頭市出發。這次我們不是走揭陽市東北方向的路,而是往東南方向的河江大道,經過坪上鎮進入普寧市。四十分鐘後,我們經過普寧市梅塘鎮,九點正經過東山收費站,就已經進入普寧市市區。普寧市是個縣級市,簡單來說是個有城市規模的縣,隸屬於揭陽市。據一位馬姓潮州朋友說,在馬來西亞,只要姓馬的潮州人,都是從普寧來的。旅遊巴士只是在普寧市市區繞了一圈就往南走普惠高速公路,於早上九點三十五分出東港收費站走沈海高速公路。早上十點,我們在惠來休息站(惠來商旅服務中心)上洗手間。早上十點五十分,趕了差不多三個小時的路,總算進入汕頭收費站,五分鐘後我們就駛過海灣大橋。奇怪的是,再多五分鐘,我們又經過一個汕頭收費站,才算是進入汕頭市區。

看看地圖,會發現從普寧市開始我們就繞遠路了,走南邊進惠來縣東港鎮後,再往東走,經過惠來縣的行政中心惠成鎮、華湖鎮、周田鎮、仙庵鎮,才往北走潮南區東側的深汕高速公路,經過潮陽區東側,然後過濠江區東側海灣大橋,進入汕頭市東側,再往西才來到今日的旅遊景點。汕頭市位於普寧市東邊,按照地圖上的大道路線,我們可直接往東走廣汕公路,那樣會經過潮南和潮陽區中心,再經濠江區過礐石大橋,直接就到汕頭市景點處,路程會短很多。只是廣汕公路不是高速公路,司機在普寧市繞了一圈,發現那裡很多車,由於擔心會耽誤今天的行程,所以寧願做個「U」轉。

早上十一點二十分,我們抵達在汕頭市的第一個景點──石砲臺公園,裡面有座清代保留較完整的軍事設施──崎碌砲臺,始建於1874年,歷時五年完成。當時清末國力積弱,經歷兩次鴉片戰爭,西方列強有意瓜分中國,潮州總兵方耀以「鄰氛不淨、潮海嚴防」為由,建立此砲臺用於外抗。

石砲台公園外面兩尊大砲之一。
砲臺設計為城堡式環形建築,城體主要材料是非常堅固的花崗石,牆上有多個對外槍砲眼,臺上有十八尊大砲,外側有護城河環繞整個砲臺。

這個是跨越護城河拱橋,不知是清代建築還是現代仿古製作。
砲臺西面居然是個遊樂園,而且划船項目還打護城河的主意,不知主導砲臺建造的潮州總兵方耀泉下有知,會不會氣到吐血。

繞著護城河來到砲臺西側,就是西轅門。

進了西轅門,右邊就是崎碌砲臺入門處。


西轅門直走出去,就是東轅門啦!

裡面就是貫穿整個城堡的隧道,並有多個出口及通風口,通風口的設計能讓在城牆上的人對隧道裡的人喊話。

走出隧道就是整個砲臺的中心,有個很大的廣場,沒有昔日的肅殺氣氛。廣場東北角有口井,是以前駐軍提取飲用水的地方。
這個是特別設計的波紋形石階梯,方便把重物用輪子推拉上城牆。

城牆上有多座通風通話塔,不僅於為隧道通風,它的設計能集中聲波,能讓城牆上的人對隧道裡的人喊話。
城牆上的其中一尊大砲,前端寫著「大清光緒製礮」,後面寫著「己卯年」。當時不識「石馬交」這個生僻字,問導遊小李,他說是「造」字。回來我翻了民國八一年,也就是公元一九九二年版的辭海,才知道那是「砲」字,而「砲」字的解釋只是簡單的「同『礮』字」,而「礮」字下就有詳加解釋,並加上詞彙如「礮火」、「礮手」等,可見「礮」字是原字。康熙字典裡更明確指「砲」是俗字。簡化字裡,只用「炮」字,在辭海裡第一個意思是同「砲」、「礮」字,所以,這三個字都是通用的。只是「礮」字有二十一劃,寫起來太麻煩了,而今港澳台多使用「砲」字。

小李說中國製大砲的弱點是不能調整角度,只能控制彈藥份量來控制射程,作戰時比較吃虧。
地上還殘留著砲架的遺跡。在城牆上面的大砲已經沒有十八尊,有些砲位是空的。那些有大砲的,砲架似乎是再造的,下面也有上圖那樣的遺跡。其中一尊大砲更絕,旁邊釘著一個牌寫「仿真古鐵砲」,搞得我們還真不懂是在看真跡還是看仿製品。

上面兩張圖是公園裡兩棵盆栽。
參觀了石砲臺公園,已經是午飯時間。中午十二點四十分,我們在長平路潮州菜館吃午餐。導遊特地叫當地很有名的「潮式十八碟」,既是所謂的八大菜、四特色、四小碟,其實名堂這麼誇張,吃起來只是不錯,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。我和老爸因為還沒買到潮州地圖和潮州字典,所以就順著街道走,沒敢走遠即折返。這家餐館外面有乞丐,上下車時會糾纏著討錢。最後還是餐館保安人員把他們喝走。

下午一點二十分,我們去昇平街參觀天后宮,潮州人稱為「老媽宮」。建於清嘉慶年間,毀壞後於清光緒五年(1879年)重建,後又毀於「文革」,於1991年重修,方有今日面貌。天后宮供奉的是媽祖,通常為出海人士祭拜,祈求順風平安。當初潮州人過番,需要穿過天后宮對面的新關街去碼頭搭船,所以東南亞潮州先人大多都曾拜過這位媽祖。

左白虎

右青龍

木雕金漆
天后宮旁邊就是這間關帝廟。我們匆匆拜完了媽祖,就私下跑來拜關帝爺。
天后宮對面的新關街,就是祖先去碼頭搭船的必經之路。外面掛著大大的「老媽宮粽球」,曾經是潮州祖先臨走前一定要品嚐的家鄉味。
為了更多土地,這裡似乎填過海,所以今日新關街的盡頭不再是祖先搭船的碼頭了。
這裡賣的粽子很大顆,可是價格也不菲,我們買了兩顆不一樣的餡料,因為等下去廈門的路程很長,肚子餓時便有得吃。此外還賣一種浸在油裡面,一塊塊的鱟粿,我們沒敢吃。

在汕頭的行程非常緊湊,而且真正在有安排的行程只有石砲臺公園和天后宮,關帝廟及新關街是冒著整個團行程被拖延的風險下私下進行,沒有來得及好好參觀,就匆匆上路往廈門了。下午兩點零五分,我們經過汕頭收費站進入沈海高速公路,朝廈門市駛去。四十五分鐘後,我們經過粵閩站,就算是從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進入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了。此後我們一路直走,不知不覺經過詔安縣、雲霄縣。下午三點四十五分,我們在漳浦縣沙西停車區上個洗手間,三十五分鐘後經過名字很怪的「唐山過台灣石雕園」。

一路無語,與漳州市擦肩而過後,於下午五點零五分進入廈門區。五分鐘後,我們經過海滄收費站,半個小時候,經過海滄大橋。導遊介紹海滄大橋上面提的四個大字,正是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所書。趕了四個小時多的車,晚上六點二十分,我們抵達海後路東海酒店六樓的好清香大酒樓吃晚餐。菜色不行,不值一提。


晚上大約七點,我們來到廈門輪渡旅遊碼頭買「鷺江夜遊」的票,碼頭對面是黑漆漆的鼓浪嶼。
晚上七點十分,我們搭乘波塞東六號,去欣賞廈門夜景。遊艇上有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一些指標性地方:鼓浪嶼、中山路夜景、鄭成功塑像、演武大橋、廈門大學、大嶼島、國際油輪中心、海上明珠塔、火燒嶼、海滄大橋、海天碼頭、廈門造船廠、寶珠嶼及杏林公鐵大橋。
上圖是海滄大橋的夜景。整個行程繞完後,遊艇就返回碼頭了,此時便有閩南布袋戲的表演,先是來兩個搞笑性質的人物,之後便有孫悟空耍金箍棒,還有一個能以布袋做轉碟雜技的高手,和一隻舞獅。這齣布袋戲,可能顧慮到遊客不會閩南語,所以完全沒有任何言語,也沒有故事,只是做個樣子給大家看。劇終後,台下的演員都出來示範剛才的布袋戲是如何演法。然後,便是請遊客上去玩中秋博餅,一個據稱是鄭成功部下發明的擲骰子遊戲(參考中秋博餅)。當時不懂得怎麼玩,台上的人也只是亂擲一通,之後一愣一愣的聽司儀講解。最後,則是請不清楚自己怎麼贏的贏家唱一首「愛拼才會贏」作為收尾。

我對鷺江夜遊評價不高,根本是浪費金錢和時間,很多人可能更願意把時間花在逛廈門的街上。只可惜,這似乎是指定一定要去的旅遊項目,沒有辦法。來到廈門,似乎很不走運的遇上冷空氣,夜裡冷得讓人受不了。晚上九點四十分,我們抵達夏商●怡庭快捷酒店(湖景店)。酒店很小,只有一個電梯,害大家擠在大廳等電梯。我們一家匆匆放了東西,就出去走走。

酒店這一區很冷清,沒有熱鬧的地方,我們只有在對面的毅樂排檔吃夜宵。拿出中午買的老媽宮粽球來吃,結果大失所望,還是河婆的客家粽子好吃。排檔廚師是廈門人,講閩南語就是和台灣一樣的口音,容易聽得很。老婆則是江西的客家人,講的客家話聽不大懂。不久,導遊、司機、領隊也來吃夜宵,我們請了他們喝酒,到十一點才回房休息。

來廈門雖然才這麼一點時間後,就發現廈門人不太輕易說閩南語,不像河婆和潮州區那樣,對陌生人就是那麼自然的講自己的方言。也許是發展中的廈門吸引太多外省人,導致方言溝通僅限於自己人,對陌生人還是講比較大眾化的普通話。下回合:廈門一日遊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